Skip to content
長者生活站 > 長者健康 > 扶抱轉移有妙法 正確姿勢你要知

扶抱轉移有妙法 正確姿勢你要知

當家中的長者年紀漸大,或者因疾病影響,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及行動不便,日常生活如步行、起床或如廁等,都可能需要他人協助。根據統計處2021年人口普查,家庭住戶中的 60 歲 及以上人士,有 16.6%( 超過 33 萬人 ) 需要別人長期照顧 ,而主要照顧者每周通常照顧時數(不包括照顧時數不固定者) 的中位數為 60 小時。家中照顧者在長時間的照顧工作中,若果當中涉及扶抱或位置轉移等高體力要求的工序時,對照顧者的身體會有一定程度的負荷,容易出現勞損,引致不同的肌肉骨骼問題,最常見的便是腰背痛;更重要的是,若果方法不正確,更可能置長者和照顧者於危險之中,可以引致跌倒、受傷等嚴重後果。

因此,我們在這裡向照顧者提供正確的扶抱及位置轉移原則及參考資訊,以保障照顧者和長者的安全及健康。

扶抱及位轉移過程中的常見錯誤

  1. 照顧者沒有作預先評估長者及環境狀況,強行進行扶抱,或使用錯誤的扶抱方法。
  2. 照顧者之間(多於一位照顧者時)或照顧者與長者之間缺乏清楚溝通,又或指令太複雜,令長者難於參與及合作,各人的動作亦未能配合,除了浪費體力外,更大大增加受傷的機會。
  3. 使用錯誤的扶抱姿勢(如下圖),例如彎著腰,以腰部發力扶抱,容易引致腰背勞損。

扶抱不當易受、八大原要緊記

1. 事前準

照顧者需要因應長者的情況及評估自己的能力,計劃所需的協助及選擇合適的扶抱和位置轉移方法。扶抱長者前亦應先預備所需的器具例如輪椅或助行器,並放置在適當位置,把輪椅鎖上,及為長者整理衣服、鞋襪和尿袋(如有)等,並清除過程中會遇到的障礙物,以確保環境安全。這些事前準備工夫能使整個扶抱和位置轉移過程更安全、順暢及有效率。

2. 向長者解釋、提供指導,以取得合作

扶抱前,照顧者應先向長者解釋及指導,使長者作出預備及配合;這樣,不但能促進長者的參與,讓長者運用現有的活動能力,亦可減輕護老者的負荷。

3. 保持正確姿勢

扶抱長者時(如下圖),照顧者要保持腰背挺直、收緊腹部,令肌肉結實以保護腰部;另外,扎穩馬步能使照顧者保持平衡,並用下肢發力,減少腰背受傷的機會。

4. 緊抱長者

扶抱過程中,照顧者緊抱長者能使長者有安全感,放心地合作及參與,確保過程能安全地進行。

5. 盡量靠近長者

扶抱過程中,照顧者應盡量靠近長者,以減低對照顧者的身體負荷。

 6. 一腳指向目的地並以下肢發力

扶抱長者時,照顧者的其中一隻腳指向目的地(如下圖),有助照顧者利用下肢發力,並能順暢地轉移重心,減輕腰背和上肢的負荷。

7. 一人發號施令

需要時,應找其他人協助,不要勉強獨自進行扶抱。當兩位或以上的照顧者進行扶抱時,應該由其中一人發號施令,以確保一起發力,減低因不合拍而受傷的機會。

 8. 可利用輔助器具

使用合適的輔助器具例如扶抱帶(如下圖),有助減輕照顧者身體的負荷;不過,使用輔助器具前應先經過評估及訓練,以確保正確及安全地使用。

照顧者應緊記以上八大原則並靈活運用,根據不同環境和情況作出合適的應變,以確保扶抱和位置轉移過程順利及安全。長者及照顧者亦應接受相關扶抱和位置轉移訓練,如有任何扶抱和位置轉移技巧應用上的疑問,照顧者可向物理治療師或其他醫護人員查詢。此外,照顧者宜於漫長及繁忙的照顧工作中,盡量安排休息時間並安排適量運動鍛煉身體,預防受傷。

想知道更多相關的資訊,了解各種扶抱及位置轉移方法,可瀏覽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網站 www.elderly.gov.hk 及YouTube頻道的相關影片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playlist?list=PLW5KKOn7Nsbl9gNMQPqk8A12KNcNq0bf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