榮獲亞太區創新老年照護項目大獎三項殊榮

年度最佳家居服務營運者 - 優勝者

長者安居協會於由 Ageing Asia 主辦、有「安老服務界奧斯卡」之稱的「第十一屆亞太區創新老年照護項目大獎」中榮獲三項殊榮——協會榮獲「年度最佳家居服務營運者」優勝者獎項、又憑「一線通平安鐘」服務成為「智慧照護科技獎 ─ 營運管理解決方案(終端用戶)」最後入圍,並「一線通®無線平安鐘」及「一線通智守護®APP」服務成為「年度最佳創新獎 ─ 輔助生活產品(數碼解決方案)」最後入圍

愛 · 唔需要揀

生活節奏繁忙,時間有限。面對你嘅孩子同父母,兩者都需要照顧。

你,係咪要選擇?

至親、至愛,係唔需要揀。

等一線通幫你手,平安鐘同管家易服務,可以妥善照顧長者所需。

兩個服務,同樣唔需要揀,同時享有,令你喺兩代之間,都可以放心。睇住老少平安嘅畫面,會心微笑

丈夫不離棄:好痛苦,有佢先想生存落去

90歲的梁太,5年前患上乳癌,康復後身體轉差,要使用氧氣機,更經常因氣喘、頭暈進出急症室。

太太身體狀況變差,自己的身體亦出現狀況,梁伯精神壓力大增:「我有時會諗,真係死咗好過,咁辛苦,咁麻煩。」、「覺得生存好痛苦,對生存都唔『恨』,不過有佢(太太),我先想生存落去。」

幸好,梁伯尋求平安鐘的服務求助,社工發現了他心理健康問題,轉介社工上門關懷,了解他的需要。

(文: 鄧宇詩/香港01 , 資料及相片由  HK01提供)

一線通®產品及服務

無論你是長期在家又或者喜歡戶外活動,一線通平安鐘配合不同的需要,推出不同類形的產品,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都可得到一線通平安鐘的關顧服務。

「一線通平安鐘™」慈善計劃

獨居受困 救助刻不容緩

年近八旬的紀婆婆自喪夫後便一直獨居。某天,她不幸在家中洗手間跌倒,坐在地上動彈不得,幸好鍾婆婆習慣24小時把室內平安鐘的防水遙控掣掛在身上,及時按動平安鐘,請熱線服務專員幫忙召喚救護車,送院檢查。

對於不少獨居長者來說他們的困境實是苦不堪言,孤伶貧困,若在家中出現緊急狀況,一旦錯過黃金救援時機,後果不堪設想。因此「一線通平安鐘™」慈善計劃致力為孤苦無依的長者加添一份溫暖的保障,送上平安的祝福!

長者安居協會

通全方位服務結合科技及人本元素,以創新的理念和手法,為香港人緩因年老而帶來的壓力和困擾。

最新消息

2 六月 2023 (星期五)

長者安居協會榮獲亞太區創新老年照護項目大獎三項殊榮

長者安居協會(「協會」)近日於由Ageing Asia主辦、有「安老服務界奧斯卡」之稱的「第十一屆亞太區創新老年照護項目大獎」(The 11th Asia Pacific Eldercare Innovation Awards 2023)中榮獲三項殊榮——協會榮獲「年度最佳家居服務營運者」(Operator of the Year - Home Care)優勝者獎項、又憑「一線通平安鐘™」服務成為「智慧照護科技獎 ─ 營運管理解決方案(終端用戶)」(Best Smart Care Technology - Operational Management Solution (End-user) )最後入圍者,並憑「一線通®無線平安鐘」及「一線通智守護®APP」服務成為「年度最佳創新獎 ─ 輔助生活產品(數碼解決方案)」(Innovation of the Year - Assistive Living Product (Digital Solution))最後入圍者。隨著香港人口超高齡化,長者安居協會期望可讓「一線通平安鐘™」服務更普及化,令長者獲得更全面關顧,亦促請政府加大相關資助,減輕長者負擔。

2 五月 2023 (星期二)

《TOPick》【居家安老】長者安居協會推「平安易」月費計劃 238元享平安鐘及智守護APP服務

長者安居協會推出「平安易」服務組合,提供3個結合「一線通平安鐘」及「一線通管家易」的月費組合。 長者安居協會行政總裁王虹虹表示,協會自1996年成立便推出「一線通平安鐘」服務,近年更因應科技發展,於去年推出的一線通無線平安鐘、以及具備健康管理及家人互動功能的智守護APP。而「一線通管家易」早於2009年推出,今年3月更推出專屬手機應用程式,簡單一按即可預約陪診、上門照顧、復康治療、清潔到戶式照顧服務。

2 五月 2023 (星期二)

長者安居協會推「平安易」服務組合 揉合全面支援及到戶式服務 讓長者獲「一加一大於二」照顧

長者安居協會推「平安易」服務組合 揉合全面支援及到戶式服務 讓長者獲「一加一大於二」照顧

長者安居協會因應社會復常後長者需要,推出全新「平安易」服務組合,照顧者或用戶可按長者不同需要,以月費選擇三個揉合提供全天候24小時全面支援服務的「一線通平安鐘™」以及到戶式照顧服務「一線通管家易®」的服務組合,除讓摯親獲得緊急及日常生活管理外,亦可以按長者不同時間及情況,揀選陪診、上門清潔甚至復康治療等到戶式照顧服務,讓長者得到「一加一大於二」的居家照顧,亦令照顧者倍感安心。

27 四月 2023 (星期四)

長者安居協會與富衛香港再度合作 購買指定保障計劃可獲「一線通智守護®」服務 助用戶管理長者健康

長者安居協會與富衛香港再度合作 購買指定保障計劃可獲「一線通智守護®」服務 助用戶管理長者健康

長者安居協會(“協會”)因應社會及科技發展,一直致力提升人本服務與科技,令香港成為宜長者居家安老的城市。協會再度與富衛香港(「富衛」)合作,投保富衛指定保險產品的合資格客戶可於推廣期內,以港幣一元優惠價訂購「一線通智守護®」健康管理手機應用程式基礎版一年,讓用戶可以善用程式提示服藥、認藥、預約門診、家人互動及緊急支援等特有功能,照顧年長家人健康。

13 三月 2023 (星期一)

《香港仔》管家易推App 配對長者照顧服務

隨着智能手機日漸普及,以及上門照顧和陪診服務需求有增無減,長者安居協會決定將「一線通管家易」服務擴展,推出全新「一線通管家易」手機App,提供陪診、上門照顧、復康治療、清潔四大長者照顧服務,只要填寫長者的行動、健康情況等資料,即可預約照顧服務,最快3小時內完成配對,全方位照顧老友記日常需要,以及減輕照顧者的壓力。 全新「一線通管家易」手機App邀得跨媒體創作人、舞台劇教父詹瑞文擔任代言人。他希望透過好玩、非傳统形式,令大眾更易了解長者上門照顧服務的重要性和特色,鼓勵照顧者尋求支援,在忙碌的生活中更妥善安排照顧摯親的日程,同時希望有更多長者獲得優質的上門照顧服務。使用者可透過App隨時查閱配對結果及管理預約安排,方便計劃日程,又可於線上支付服務費用,配對不成功不收費。公眾可透過二維碼,了解相關服務詳情。

1 三月 2023 (星期三)

長者安居協會推出全新「一線通管家易®」手機應用程式 7/24隨時預約四大上門照顧服務 全方位支援居家安老

長者安居協會推出全新「一線通管家易®」手機應用程式 7/24隨時預約四大上門照顧服務 全方位支援居家

長者安居協會推出全新「一線通管家易®」手機應用程式,提供陪診、上門照顧、復康治療、清潔四大長者照顧服務,設計簡單的介面,只需5個步驟,長者及照顧者即可隨時隨地預約,全方位照顧老友記日常需要,是照顧者的好幫手。

27 二月 2023 (星期一)

長者安居協會完成「長者實名登記電話儲值卡特別行動」 主動致電逾1.1萬長者 提供資訊及家訪支援

長者安居協會完成「長者實名登記電話儲值卡特別行動」 主動致電逾1.1萬長者 提供資訊及家訪支援

根據《電訊(登記用戶識別卡)規例》,由2022年3月1日起,所有舊有電話儲值卡(俗稱「太空卡」)用戶須在2023年2月23日或之前為其電話儲值卡完成實名登記,否則有關電話儲值卡會被停用。「一線通平安鐘™」是長者一直長期信賴的夥伴,專業團隊識別到長者在實名登記的過程或需適切資訊及支援,故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協調下,協會與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合作,在2月展開特別行動,由慰問專員團隊主動致電「一線通平安鐘™」服務用戶,了解他們的登記情況,提醒及支援尚未完成實名登記「太空卡」的長者盡快完成登記,以免其電話服務受影響。

19 十二月 2022 (星期一)

嚴寒期間接獲5000多宗求助 一日兩獨居長者猝死 「一線通平安鐘™」呼籲各界密切關注身邊長者的安全

嚴寒期間接獲5000多宗求助 一日兩獨居長者猝死 「一線通平安鐘™」呼籲各界密切關注身邊長者的安全

天文台連日發出寒冷天氣警告信號,昨日(18日)市區早上更錄得入冬以來最低紀錄的氣溫。「一線通平安鐘™」在冷鋒襲港期間的過去三日共接獲超過5000多宗的求助,其中一天單日接獲兩宗獨居長者在家猝死個案。「一線通平安鐘™」呼籲,社會各界於嚴寒期間密切留意身邊長者的安全狀況。長者要注意保暖同時留意長期病患情況,如有不適,謹記盡快按平安鐘求助。

29 十一月 2022 (星期二)

《TVB新聞》受冷鋒影響周四至五跌至最低13度 機構提醒長者及早預備禦寒衣物

長者安居協會行政總裁指,氣溫下降雖然不是很冷,但始終這樣的驟降,有可能影響長者氣管健康,特別是長期胸、肺有疾病,例如患哮喘人士。記得穿足夠衣物,多飲暖水保暖,保持家中空氣流通,但不要穿太多、太厚衣服,因為這樣可能影響血液循環或身體平衡。 協會又提醒,冬天是流感「旺季」,本月有逾1,500人因有流感徵狀,致電平安鐘求助;加上新冠疫情仍肆虐,呼籲長者盡快接種新冠和流感疫苗。

29 十一月 2022 (星期二)

《明報》社工:照顧者5階段 冀宣傳助社會增認知

《明報》社工:照顧者5階段 冀宣傳助社會增認知

長者安居協會社會關懷服務註冊社工黎嘉浩表示,梁伯出現尋死念頭後,在緊急關頭才求助,若能及早察覺並介入,或許可更早支援並教導他如何照顧妻子,例如學習扶抱技巧,避免受傷。《施政報告》提出措施加強支援照顧者,他提到可透過評估,及早識別和介入支援照顧者,「會否主動多少少呢?宣傳又怎做呢,讓他們知道自已是照顧者」,更早學習照顧和認識安老服務,並冀照顧者概念在社會更廣泛推廣。